智能机器人发展日新月异,在2021年12月4日BEYOND Expo举办期间,BEYOND组委会联合微软加速器倾力打造 “机器人论坛”。机器人论坛邀请到了梅卡曼德机器人、优艾智合、一造科技、英汉思机器人、南大电子、星速机器人、杭州申昊科技等行业顶尖企业及嘉宾出席,共同参与此次机器人论坛。论坛就智能机器人技术突破、机器人赋能产业挑战、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服务型机器人商业演化模式等开展了深入探讨。

会上,英汉思机器人创始人兼CEO朱瀚琦向大家讲述了社会老龄化进程中被忽视的行走障碍需求和外骨骼研发的重要性,他认为外骨骼未来可能会作为一种人身的外延,让更多的行走障碍患者有尊严地生活。

朱瀚琦介绍到,英汉思机器人是专注在消费级动力外骨骼的公司,在老龄化的过程背景下,中国实际上正在面临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一次老龄化,它是个非自然的曲线,在老龄化中有个长期被忽视的需求就是行走障碍。中国广义上来说有8000万的行走障碍患者,包括超过1600万的中风,400万的帕金森以及更多的老年人出行的问题。

他还提到,很多人可能一直觉得行走障碍就是坐轮椅,在床上完全不动才叫行走障碍,其实不是的。真正的行走障碍是,走得了但走不好,我们经常会看到中风,走得很慢。那么这样有个问题,患者会在受到这样行动障碍的5年到6年之内,逐步失去他的行动能力。而一个丧失行动能力的老人,他预期的寿命大概只有三年左右,其实行动障碍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比癌症更加急迫的一个需求。

外骨骼,实际上从上世纪美国60年代就开始做外骨骼的应用,首先是做到军事,比如说搬运,还有康复。外骨骼其实应该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轻便的个人出行的系统设备,轻便更小巧,可以在日常中使用。今年,英汉思机器人推出全球第一款消费级动力外骨骼,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出行和登山相关的场景,运用两个核心的算法,基于人工智能的重力补偿算法与步态学习算法。之前的动力外骨骼,主要是针对完全截瘫的患者进行的,他的控制逻辑主要是轨迹控制为主,针对户外,比如说平路上楼下楼的方式,它是没有办法进行控制。那么从2013年起英汉思机器人在美国卫生局的赞助下进行相关动力外骨骼的研发,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在复杂环境的算法使用,2018年登上了control systems封面。

2018年落地深圳之后,英汉思机器人主要进行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现在所有的从电机到传动的所有核心零部件已经完成了国产化,现在外骨骼的主要的功能就是在行走中可以给予相关的助力,并且在平地或者上楼的时候可以给比较轻松的行走体验。

朱瀚琦还介绍一些使用案例,第一个就是帕金森与老年助力,使用前,他的步幅步速就相对比较小,在使用之后可以明显看到他的步态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对帕金森冻结步态的帮助。另外一个是中风的病人,在上海的一个中风病人使用英汉思机器人产品的情况,左边数据是他使用前和使用后的数据。

在今年11月份,英汉思机器人上线了美国Kickstarter的众筹,也是全球第一家在众筹成功的消费级动力外骨骼的项目。在上线的第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众筹的目标,三天之内已经销售突破100台的外骨骼。在上线众筹之后,英汉思机器人开始一些行业端的应用,包括像长期的户外行走,比如说蓝天救援队的山地救援,在景区的登山租赁以及在定位巡检上的应用。

英汉思机器人团队可能跟很多的公司不太一样,主要不是以医疗器械为主,而是以设计产品的团队为核心。朱瀚琦表示“外骨骼可能之前主要是作为训练的设备进行应用,未来我觉得外骨骼可能会作为人类身体的外延,让更多的行走障碍患者有尊严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