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日益加剧,可持续发展成为关键议题,当中蕴含着不同的风险和机遇。12月3日下午,BEYOND EXPO绿色经济论坛活动中,德勤中国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谢安就绿色经济议题发表题为《绿色经济的国际新趋势》的演讲。
以下为德勤中国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谢安的部分演讲节选内容:
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历程及现状
首先感谢主办方邀请,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就绿色经济的情况做一次分享,因为时间关系,我将主要就一些关键的点来进行阐述。
其实说到绿色经济这个词本身就足够有吸引力,让无数多相关企业既能增收,又能给地球、给社会做出贡献;背后也有很多国际组织和国际倡议和共同行动来推动进一步的采取宏观措施,促进企业绿色转型。
全球的气候行动历程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气候行动的发起可以回溯到1992年提出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设立全球共识,明确“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中间经历了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制定,明确2005年-2020年减排义务,到后来《巴黎协定》明确2020年后全球减排路径,是“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巨大转变,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够等着世界,等着国家去采取行动,而是应该从行业、从企业、从自身的行动来推动国家、推动世界促成长期减排目标的达成。
11月初在格拉斯哥刚刚结束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了相关的一些共识,但同时大家也知道里面其实有很多谈判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简单的来讲,目前延续《巴黎协定》里的目标,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可以看到全球各个国家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来提出了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以此达成我们的全球气候目标,但现实并没有这么理想。
就在格拉斯哥的会议举行之前,IPCC和UNEP曾分别发布了相关的评估分析报告。2021年8月IPCC的第六次评估报告显示,全球温升已近1.1℃,如不采取深度减排措施,本世纪温升将大大超出《巴黎协定》的2℃或1.5℃目标,五个气候模型预测中,只有最低排放情景有50%以上的机会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UNEP的报告显示:《巴黎协定》下的新版NDCs延续了减排雄心不足的趋势,而旧有承诺也尚未兑现;纵观各国正式提交和宣布的更新版国家数据,预计目前有66%的可能截至本世纪末全球将升温 2.7℃。
各国政府考虑到各方面的平衡下,采取了一系列的共识,如果要想达到1.5℃的目标,需要在2030年实现45%的减排,这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计划。
从气候减缓方面,我们看到占全球90%GDP的经济体已承诺与《巴黎协定》一致的净零目标,同时强调需加速减排进程,提出“逐步减少”煤电,发布森林保护、甲烷减排、零排放汽车等倡议。
从资金支持方面,要求尽早实现为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金支持的承诺,加速撬动私营资本支持气候行动,并成立“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成员来自45个国家、资产价值达130万亿美元。
从气候适应和国际合作方面,增加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的资金支持,在多边的协定下,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和欧盟在部分的技术上达成一致,中美共同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
目前来看,全球至2030年可实现年均63亿吨减排,但与实现1.5℃目标所需的268亿吨年均减排量依然相距甚远。近期十年是减排的关键十年,中国更新NDC,首次将“风电、光伏装机总量达12亿千瓦”纳入2030指标;中国签署“格拉斯哥突破”氢能议程,致力于实现“2030年前,可负担、低碳氢能”。
加速与《巴黎协定》目标对齐的关键十年
我们特别关注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净零排放的目标中,90多家跨国企业CEO联盟宣布,推动在2030年前实现10亿吨碳减排,以实现2050净零目标;全球逾2000家企业加入与气候目标对齐的“科学碳目标”倡议。企业都在采取行动,但这远远是不够的,我们每年大概向大气中排放510亿吨,10亿吨当然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远远不够。
说到煤电,其实围绕煤电也有很多的博弈了,最初期大家知道宣言上说的是要逐渐的退出煤电,但是这确实对于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有非常巨大的压力,所以最后把措辞是改成了逐步减少煤电。
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说留给了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改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一些技术的采用、资金的支持。但是其实我们看到2020年全球的化石能源的补贴其实比2015年还上涨了5.9万亿美金。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方面其实是面临非常巨大的压力。随后,国家提出了很多措施,包括《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提出多个煤电机组转型目标;已承诺“十四五”期间严控煤炭消费,“十五五”期间逐步减少。
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讲,完善了金融机制,更一致的强制性披露和全球报告标准,并成立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提供一致和可比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公共资本方面,COP26期间,中欧发布《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标准》,促进跨境绿色资本流动;加速实现向发展中国家每年1000亿美金气候资金支持;欧洲多国与美国将为南非提供85亿美金的能源转型合作资金。
再有我想强调的是,中国在促进和推动ISSB成立和准则制定方面非常积极,目前ISSB是以总部加区域办事处的方式覆盖全球众多区域,在亚太地区基本上现在是北京和东京在竞争亚太地区的总部,当然中国其实是全球唯一的新兴经济体的国家在申请区域办事处。
从全球碳市场的角度来讲,在这次的大会上初步确定了取代原有清洁发展机制(CDM)的新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chanism, SDM)。在这个机制下我们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如果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为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减排的话,减排会算在我们国家的身上。所以其实是给很多的绿色金融新技术的开发带来了更大的前景。在此背景下,大家也可以看到,中国其实目前在原有CDM机制下,签发的经核证减排量(CER)是最多的,所以未来在全球的碳市场的中国的参与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国际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另外实业方面,有几个重点想特别提一下。第一个是甲烷减排,甲烷这是第一次被提到全世界的减少温室气体的话题上,中美联合声明中强调加强甲烷减排领域合作;中国正在制定“十四五”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重点涵盖油气、煤炭、废弃物等领域。第二就是零排放的汽车,11家汽车制造商签署承诺,2035年前在主要汽车市场新销售汽车和卡车为零排放汽车,于2040年前在全球实现这一目标。第三,林业碳汇方面,100多个国家签署2030年前停止并扭转森林砍伐和土地退化倡议;中国NDC包括2030年森林蓄积量相较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林业碳汇是碳中和实现的重要缓冲。
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1+N”的政策。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为未来40年的碳中和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2021年10月26日,由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特别强调了重点领域包括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重点行业包括煤炭、电力、钢铁、水泥这些高排放的领域。再有就是在保障措施上特别强调了科技的创新、碳汇的支持、财税和金融政策。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国际的影响到中国政策,一系列的安排其实是相一致的,趋势是不可逆的。
此后,德勤也通过德勤经济研究院开发的气候变化评估模型,选择 IPCC比较中性的排放情景作为基准情景,模拟不作为和采取积极行动分别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我们认为,如果中国在未来的50年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话,将损失超过180万亿人民币的GDP,反过来看,如果采取积极的行动措施,将相关技术、应用、绿色产能推到国际,潜在有116万亿人民币的收益。到底是失去180万亿,还是去拿116万亿,这个转折点就在今天。通过科技创新,通过绿色金融的扶植,通过在座的企业去采取行动,帮助中国、帮助全世界实现气候变化的转折点。